0301 比殖民、屠杀和劫掠更为恶劣的是剽窃历史。
0302 黑格尔说: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黑氏难道不知他读的是说德语的孔子吗?他应该学习中文,成为一个以中文为母语的中国人。那样他也许有一天会明白,自己是一个离家出走的浪子。
0303 如果说自杀是人的不幸,那么自了则是仁者的特权。死亡,必须领悟为天性-天命的完成,仁道的自身实现。
0304 朱子说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这还只是修身的功夫,须得反求诸己,以至于激发觉性,经验一体同仁的顿悟环节,亲证智慧圆熟的境界,才会悚然明白,人欲乃是天理的表象和异化,而天理则是人欲的自身实现。天理一旦于此心显现,人欲便顿时消失,是则何存何灭?所以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陆子说心即理,阳明子说心外无物,无非这个意思。天理人欲是同一个东西,也就是自己,明明白白的自己就是仁,即自知之明。可存的天理不是天理自身,能灭的人欲并非人欲自身。知性-理性把天理人欲分成两截,当成认知对象摆在面前,对立起来,水火不容,鸿沟相隔,那是人的自蔽,是智而非慧,是分别心而非清净心,是人道而非仁道。所以孔子说人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前者指人道,后者才是仁道。仁道自明,可知非道。要之,圣贤千言万语,只是要人成仁,成己之是。
0305 黑格尔抱怨中文是那样的不确定,没有联结词,没有格位的变化,只是一个一个的字并列着。我不知道他是否明白诸如联结和位格之类的语法零件并不在其所谓的语言那里,唯在此心,本来皆备;生命语言浑然一体,不可分割。那种确定性的语言不过是外在的物化的工具,是人之语而非仁之言。语因对象,言乃心声。语为文,言为诗。语是言的表象,言的异化,只是行个方便,其极致的形式就是机器语言。然则生命焉是机器?岂可为机器奴役?黑格尔说精神的事业就是认识自己,而这正是希腊-西方的知性-理性传统。所谓绝对精神,无非是要把人变成一架机器,可机器除了服从指令,如何有活泼泼的精神?不过是无望的劳作,深刻的自蔽,而这正是宗教-科学的本质。
0306 诗,须得不断修改。写诗就是修身,就是参悟。文本不过是情感的遗迹,诗意的尘垢,思想的残骸。总有一天,慧珠显现,从此不再留恋意象,不再执着形式。诗,言之寺也。
0307 志向远大的人决不甘于夭折于中途。很多人在其青涩时期,因无明而受外界种种逼迫诱惑,以渺小的自负追逐现象的事功,结果空耗才华,辜负天命。呜呼!何谓天才?一万年更久才被另一个天才发现。但这有什么关系呢?简爱在荒野呼喊:我发现了上帝!而我早就发现了自己!
0308 无明笼罩,生命便以黑暗的方式显现出来。生命越强大,越是决绝凌厉。但不可以因此否定生命的存在。只要娑婆世界还被视为客观存在,且在这个世界,只要还有皇权,神权也一样,金权亦然,那么无论是操控还是作为偶像,无明者无一例外地一开始就已处于奴性的主宰以及没有区别的奴役与被奴役中了。
0309 心怀众生,何以自感不群?领悟本己之天性-天命,何以自命孤高?一以贯之,仁道自行,何以自怨自艾?所谓林泉高致,大小隐居,诸如此类,自古不过是落泊士大夫文人的春秋残梦。对自觉的仁者,到处莫非林泉,从来光明正大。
0310 加缪说: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自杀不是命题,而是行动。
0311 权力在斗争中有其本质,所以,放弃权力才是至高的权力。
0312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应该尽力使我们自己不朽。--成为自己,即是不朽。
0313 汉语之美是不可穷尽的。如果我意识到作为母语的汉语之美,那么我当下就已领悟:我已经成为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自己。我不可能超越作为母语的汉语或以汉语显现的母语。这无非是说,汉语之美只有作为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觉悟者才有资格和能力把握,而且必须把握,而且已经把握。母语乃是生命自身的先天结构。生命自身的一切思想和情感,都是而且只可能在母语的地基上化育生成。
0314 批判,必须把握为批判者自身批判自身。
0315 预言,大抵是人的阴谋。子曰:“不占而已矣。”
0316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无非是说,人皆法律之奴。自主自律,方是仁者本色。
0317 地心说,日心说,诸如此类,人之表象而已。实情却是,我是宇宙的中心,无论我置身何处,而且无远弗届,宇宙的每一点都是中心。宇宙,此心也。
0318 人而不仁,如人何?
0319 学习哲学,犹磨砖作镜,并不能使人自觉,反倒会变得喋喋不休,变得面目可憎。
0320 偶尔我觉得寂寞,那是因为不清楚自古以来曾有几人突然自问:天命何在?
0321 我是这样一种无神论者:我即神,别无他神。
0322 琉善说:人是会死的神。神是不死的人。我的说法是,人是神之自蔽,神是人之觉悟。
0323 旧约云: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分别心,即知性-理性,正是人的死因。
0324 亲密只是一种切近,却是遥远的,甚至是更遥远的。比如微积分。
0325 一息尚存,且待浪子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