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6-0600

0576 现代中国为什么产生不了西方哲学那样的哲学,或者说近现代中国哲学家大抵在西方哲学的屁股后面转悠,混个文凭和虚名?比如胡适冯友兰等,根本原因是语言。使用转译的术语,包括西化的现代语言,思维永远突破不了,同时丢弃了古代思想传统。比如哲学一词,意义远不止于哲学这种专门的学问,也不是希腊文所能包含的,甚至刚好相反。让中文硬套西方语言,是向下兼容,实际是败坏自己。这就是为什么学术性的译本,除非个别大师所译--那是再造,往往难以卒读,只剩下一付干瘪的架子。术语就是话语权,体系就是牢笼。逻辑横行的地方,思想不能生存,才会产生哲学,这可能是西方蛮夷学习东方高明没有到位而生下的异类,包括以形而上学为其本质的宗教,我这样说,是因为我为此付出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许这是不可避免的浪子生涯和异化环节。但值得庆幸的是,我终于走了出来,重获思想的自由。

0577 把中医当成一种西医那样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巨大的错误,那样与西医有什么区别?不过是另一套原则不同的表象系统。实情是,中医的伟大和精髓,在于自治,在德备,在致仁。这就是治未病,也是古代为什么称为民服务的大医为仁医的缘故。治未病也不是养生,而是摄生。中医的理想乃是要取消一切作为科学的以术为道的医学,是要让每一个人领悟生命的真谛,回归自主的明觉的自然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在精神上达到知命惜生无患的了然境界。我现在不再读奢谈方术的中医书,也不再试着熬制草药,但仍怀有对内经时代的古人和张仲景等仁医的敬仰和怀念。

0578 康德以为人类只有感性直观--那是动物都先天拥有的,而没有理智直观,后者乃是上帝的属性。既然如此,他又如何知道有这个理智直观呢?只好靠人的推断、想象和信仰,就像相信上帝--逻辑的产物--存在一样。而这无非是说,作为人并停留在知性-理性环节,永无可能经验到理智直观,更不消说明白自己就是上帝。这正是西方文化的缺陷,从来没有经验过觉性,而这恰好是中华文化的高明之处,当然也只是极少数人,就像只有极少数人登上珠穆朗玛峰顶一样。所谓理智直观,只是人的叫法,其实是觉性。觉性不是知性-理性之外的别的什么东西,而是反求诸己,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换言之,就是智慧的圆熟,使感性-知性-理性成其之是,仿佛日升正午,刹那照亮一切。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西方只有还没真正成为理性的那种理性主义的理性,而没有觉性境界的理性;如果某个西方人竟悚然自觉--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那么他不再是西方人,而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了。当然,康德对于他的民族是有贡献的,他限制了知性-理性的范围,但这绝不是自知之明,而是为了保护知性-理性的地盘,免得被信仰夺去了。他是一个无神论者。无神论比有神论更糟,但这并不是说有神论就是好的。神就是自己,仁。

0579 再听西方哲学史,已味同嚼蜡,不过我并不否定它,它曾经带给我很多思想的快乐。套用黑格尔的术语,我是扬弃它,以历史性的倾听的方式向它告别,然后入眠。但这不是轮回式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三段论,而是脱离这种无休止的自身纠缠的辩证逻辑。扬弃乃是跃迁。

0580 局限在边界里的照片--照片总是有边界的,就像囚笼和遗像,不管有多精致。如何突破框框?剪辑和构图是必要的,秘诀是不让对象完整显现,或留下背景的残影,如半拉人头,一只脚或几根手指,诸如此类。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是不错的,但几乎不可能,通常是电影的其中一帧,除非像偏执狂那样,一天到晚拿着相机四处守候,很可能徒劳无功;如果没有背景信息,那不过是时尚摄影蒙人的把戏。学院派的教条正在愚弄广大爱好者,而其唯一价值就是弃之不顾,或反其道而行之。还有那些似乎沉浸于自我世界的独处影像,其实都有旁观者在场,这些人应该有一种羞耻感,不要打扰对象或让他们装逼了。那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呢?迟早有人会看。我现在的问题是,面对实景拍摄与对不管从什么来源获得的图片进行编辑,有区别吗?结论是,毫无区别。这让我产生一种新的乐趣。有人可能要维护素材的版权,但似乎没有人为拍摄对象,比如大自然,路人和被偷窥者,建筑物,等等,主张过什么版权。我喜欢有情感的照片,什么叫有情感?就是对象与摄影者乃至观看者彼此完全信任,完全开放,或者根本不知道有他者在场,并且充满真挚的情感。当然,那种整容脸和装饰脸是不可能表达情感的,戏子和模特是不可能有情感的,旁观的观片者是不可能产生情感的。这就是我为什么特别讨厌使用模特的商业图片,戏子的剧照,还有有关名人的作品。虽然,我倒能理解为赋新诗故作愁的年青人,他们还只有情绪而不能产生真正的情感。以上是我有关摄影的意识流。乔伊斯靠写尤利西斯出名,普鲁斯特则靠追忆似水年华,其实所谓意识流的文学手法最容易了,所以作者必须反省,冗长的文字是否构成对读者的暴力。我能接受思想的流动,而不是妇人式的絮絮叨叨。

0581 自己的话似乎越来越多了,这不是什么好事。

0582 真善美,这三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是三个分离的不同的东西吗?是抽象的共相或概念吗?让我有史以来第一次把它说清楚。真,一定是善和美的,不然便是虚假;善,一定是真和美的,不然便是伪善;美,一定是真和善的,不然便是幻觉。真善美,是一个词,真-善-美。如果单纯地求真,那么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善与美亦然。那么,追求真-善-美,就能得到吗?不。真-善-美,也不是摆在所谓主体前的一个形而上学所谓本体的认知对象,不管是感官的形象还是思维的名相,而是仁,且惟是仁,也就是自己,自知之明。这不是西方所谓同一哲学的命题,而是自身的觉悟,是参,是行,是禅。还是用古人的话说吧,真,就是仁之直而至于仁之诚,诚是直的自身明觉,人之所谓真者只是知性-理性对直的表象和选择;善,就是仁之性而至于仁之德,德是性的自身完成,人之所谓善者只是知性-理性对性的表象和选择;美就是仁之灵而至于仁之明,明是灵的自身实现,人之所谓美者只是知性-理性对灵的表象和选择。真-善-美,统摄于仁而显现自身为此心;此心无外,澄明无蔽,通达无碍,生生不已,万物化成,一体同仁,这就是人之所谓自然的究竟义,也是人之所谓现实的本来面目;真-善-美,一定是真的,善的,美的,真善美的。仁者,就是至真者,至善者,至美者。流俗所谓的真善美,只是对自以为真善美的逻辑本体的哲学认知,而这恰恰是真-善-美的自蔽,是一个必须自身扬弃的异化环节。一言以蔽之,致仁而已矣。

0583 人只有悲而无慈悲,所以戚戚。慈而悲,悲人之悲而不是悲人之所悲,是仁者的特权。慈者一定是悲的,可以说,慈乃仁的悲情。何也?心有众生故。则人之悲,其实不过是苦情。悲,乃是一种伟大的情感,非仁者莫属。苦,却是悲的自蔽。

0584 我的全部思想,正名而已,而人的全部认知,却是假名乱名。大哉夫子。

0585 或问:汝对谁说?答曰:不对谁说。仁必有思,思必有言,如风吹过,天之言也,天何言哉?怒者其谁?草必偃矣。

0586 渐入化境。是时候了。也许我今后可以靠路上摆摊教授仁语为生,仁道设教,自备束修而已。

0587 什么叫信息?有人可能以为是知识,是数据,是指令,是0/1的无穷组合,是由等等这些表现的宏大述事,如GDP政治和流量明星。那是空,而且是坏的空,贫瘠虚无。信息乃是情感。比如一幅照片,简单的事物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这取决于激起的情感,冷漠的拍摄者拍不出那种照片,有也是碰巧。反之,似乎很有情调的照片,可能引发议论,却无动于衷。

0588 人何以宁为小人?因为只有大人能容纳人,体谅人,宽恕人,化育人。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见孔子对子贡期望之高,但也止于由而行之而非自行,做一个大人而非觉悟以至于仁。仁者无欲无不欲,故无施人。

0589 海德格尔先生正在喜马拉雅大谈克服虚无主义。虚无主义能被克服吗?克服了的虚无主义还是虚无主义,而且必定是更严重的虚无主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但是虚无主义,一切主义皆是这般,比如所谓正义与邪恶的交战,上帝与魔鬼的纠缠。成对的现象范畴就像不可或缺的连体兄弟,他们只是相互斗争而不能彼此克服。克惟克己,克己在致仁。觉而仁,则大和,其争亦仁。

0590 透视是幻觉吗?明白了透视是此心的广延和展开,就明白了艺术的真谛。

0591 基督教认定人类的原罪,西方法学又以无罪推定为原则。还是庄子说得好,盗亦有道。人的根本罪过乃是自蔽,自以为是,罪不自知,知而不改,改而不觉,所以成罪之是。致仁,才是唯一的自赎之道。觉而仁,人而仁者,是则何罪之有?

0592 同音字似有某种根源的亲缘,如名明命。这是一个重要的领悟。

0593 干净,整洁,简明,朴素,安宁,无忧,无怨,坚定,好学,孤独。我有多爱此在的生活。

0594 所谓人者,本质上就是虚无主义的;有限之外便是虚无。这就是宗教所以不亡的本质原因。那么,存在主义是对虚无主义的克服吗?那不过是更深刻的虚无主义,是以存在的概念方式表述的本质的虚无。虚无的根源在于自蔽,所以必须保持对所谓存在与存在者的永无休止的追索,才可能忘却根深蒂固的对虚无的恐惧。这个意义上,虚无主义比存在主义,似乎稍要诚实些。

0595 胃口-味道,直接反映自身健康。这并非什么常识,也无需咨询专家,更不必通读黄帝内经。然而我到现在才知-道。良知之不易,可见一斑。但若参乎己身,就近取譬,则良知之易,人人皆备。由是亦可领悟何谓科学,西方的科学又是什么。

0596 我有时想,小时若遇明师,将如何?那是不幸。颠沛造次,是最好的老师。

0597 尼采的强力意志,不过是人的意志,是侵略性的私我的意志,其实是个体欲望的膨胀和偏执,一言以蔽之,就是暴力。所以他的那种自大,也不过是人的自大,以前以为不凡,现在觉得十分可怜,确乎是精神的残疾,或更准确地说,是不幸的夭折,是患得患失而不知所措的自弑。这不仅是尼采自己的问题,也是属于整个西方的。那种西方式的个人的意志和自大,其本质就是振振有辞的侵犯,即加诸他者。这绝不是仁志,甚至不配用这个志字。仁志,乃是天命自觉,一以贯之,化育万物,成己之是。这才真正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核心。仁人志士必定是自大的,大到包容一切,至大无外,一体同仁,所以必无加诸人。那是上帝的大慈大悲,同时必定又是极谦虚的,至小无内,所以无私。

0598 人生有限,好处是无需太为生计烦恼;倘若永生,岂非如西绪福斯,苦无尽头?

0599 每次整理行装,都仿佛为自己准备后事,更仿佛迎接宁馨儿的降生。

0600 记得父亲的一件军上衣,我穿了整个大学时代,洗得都发白了,最后破得不成样子,人也胖了,只好作罢。现在则穿儿子的旧衣服,是我特意向他要的。一般地,只要是有人为我亲手做的,织的,我都很珍惜,舍不得丢,因为带着体温、情感、劳动和历史,样子也许不时髦,却非名牌新衣可以相比。其他东西也是如此。这几天整理衣服,选了几件给孩子,都很陈旧了,磨损得厉害,但我还是希望能穿在他的身上。

卮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