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思 0001-0020

0001 论语为儒家的经典,与奉孔子为先师一样,与孔子无关。论语得以传世,固然是儒家的功劳,但也是罪过,罪在褫夺,因为儒家尊奉的孔子不是孔子,而是用无数注疏解诂和宣传包装制造出来的偶像孔圣人,名无其实,孔子本人反倒隐遁于历史。

0002 学习论语,就是把孔子从儒家的遮蔽中解放出来,回到孔子。回到孔子,就是回到自己,就是心印孔子,就是成为孔子。我就是孔子,且只有我才是活生生的孔子。如若不然,作为他者,如何代言?猜度罢了,僭越而不自知。是谓自蔽。

0003 半部论语治天下?天下此心,无非自治,自治即治一切。则何需半部,几章可也,庶几觉矣。

0004 论语,一等的禅堂,致仁之巨筏,仁学第一书。

0005 孔子时,并无诸子百家。既为国故整理和国民教育第一人,孔子乃先秦诸子共同的老师,决非儒家可专属,且孔子有教无类,怎可能以某家自居?君子不器。后有先秦诸子,乃因对孔子所诲的误解,遂各自立门户,而儒家则把自己的见解归于孔子之名,以为嫡传,标榜正统,不知坏孔子者,正以儒家为最。流弊数千年,冤之甚也。孔子以为好学者仅颜回一人,且早死,可知弟子三千,皆坏孔子者也。

0006 人,佛,仁,三字颇堪一参。人,只是一物,类属而已;佛,虽不是人,却是自己;仁,正是人之为人,人所以人。佛是人的自觉,仁是人的实现。

0007 周游列国,如丧家之犬,才是孔子,非如此不可。世人讥之,不过暴露人的自蔽和浅薄。如果获得世俗的成功,那就不是孔子了。明知不可为而为,才是孔子。不可为之为,乃人之为;而为之为,则是仁者自为。仁道不违,一以贯之,才是孔子。儒家是不明白的,送了顶素王的帽子给他们设定的孔圣人,还是臣妾奴才的心思。仁者不为人君,无论荤素。

0006 卐,仁之符。谦卦,仁之象。

0007 小人爱家,大人谋国,君子有天下,仁者化成万物。君子,人之觉,仁之始也。

0008 破坏偶像,不过匹夫之私;保护偶像,才是仁者慈悲。

0009 治的历史:感性-蒙昧,人治;理性-自蔽,法治;觉性-澄明,自治。

0010 狠斗私字一闪念,克己复礼,义利之辩,寻孔颜乐处,是等同工异曲,致仁之方也。无非灵魂深处闹革命,革自己命。全国山河一片红,又红又专,仁者此心也。红在自觉,专在不违,一以贯之,仁道不易,万古可印。

0011 用以为私,是为用。用以致仁,是为庸。仁者不用之用,谓之中庸。

0012 蒙学筑基,人学为用,仁学成己,是为学三环节。

0013 智慧的结构:感性-知性-理性-觉性,悟性则贯穿整个发展。皆性也,一也。感性形成现象,知性产生知识,理性建立体系,悟性反求诸己,觉性一体同仁。

0014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美拯救世界。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我说:美是仁的实-现。

0015 黑格尔说:自我只是一种确信,但哲学却要求达到真理。我的说法是:哲学的唯一意义在于达到自己--致仁。西方哲学所谓的自我,不过是原子个体的私我意识,恰是自我的异化和沦丧。仁,才是自我的觉悟、完成和实现。这样的明觉的完成的实现的自我,相当于西方所谓三位一体的上帝。三位一体是伟大的思想,可惜从来没有被领悟为--仁--自己,即自知之明,全体明觉。

0016 仁道生,人道死。仁者同于生,众人齐于死。人,仁之殇。身,人之患。

0017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仁相印。

0018 弘一法师说:肉眼看世界,全是名利;天眼看世界,无尽轮回;法眼看世界,皆是因果;慧眼看世界,俱是心幻;佛眼看世界,满是慈悲。我还要加一句:仁眼观世界,悉己造化。此心即是仁眼。

0019 知己-明己-本己-如己-成己-尽己,无非致仁。是为仁学纲领。

0020 人,是一种必须被扬弃的东西,对神而言。神,也是一种必须被扬弃的东西,对我而言。我,也是一种必须被扬弃的东西,对己而言。己,也是一种必须被扬弃的东西,对仁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