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语 0031-0040

0031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何谓信?诚也,实也,仁也。仁必有信。仁即信也,信之为信,信之所以信也。故信唯自信。不能自信而能信者,未之有也。仁者自信,一体同仁,故信一切,一切皆信,不疑不欺。人而不仁,蔽于知见,一切异己,不信求信,其信在私,所信在外,信而从之,取信于人,将信将疑。此人之信也,非信之信,信之异化,信之蔽也。商鞅徙木立信,即是一例。现代所谓契约精神,亦然,而所谓信物,不信之求也。故曰:人间无信。要之,信在己,不在人。信以致仁,德则信,是可也。輗与軏,仁之喻也。

0032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

十世百世,是知性-理性对现象世界之表象,虽必显现出某种现象意义上的本质性,如历史周期律,然非历史之究竟,而是历史之异化,无非名相分别,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何谓历史?答曰:历史,乃天性之成长,仁道之展开,此心之造化,天命之完成;时-空则是其显现形式,亦道-德之存在形式。一言以蔽之,历史即属己之人生。故殷夏周等,其制或有损益,实则一也,己也,仁也。仁道不易,万世可知。人而不仁,蔽于知见,而活在所谓历史之中,是无历史的。

0033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论语为政)

鬼者,归也。礼记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阴阳两界,即以祭祀交流。先民信有鬼神,特重祭祀,但各祭各的,无论鬼神,无非表功或祈求。若非其鬼神而祭之,必谄无疑。设如中国人不祭三皇五帝,反朝拜异族之圣地,即属此类。虽然,此也仅就人而言如此。祭必私也。何故?盖人而不仁,蔽于知见,一切异己为外,而私我欲使,故求于鬼神之专宠,无非饱食安居,作威作福。谄与不谄,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唯人而仁,仁而人,则无求无谄。仁者行于人间,一体同仁,所以不祭,所以能祭,祭人之祭,不祭人之所祭,成祭之是,祭成鬼神,祭成万物。是仁者之祭也。故曰:祭在致仁。人而不仁,如祭何?归者,仁也。归仁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