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语 0410-0415

0411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礼记中庸)

鬼神之为德,意思是常人所谓的鬼神,无非此心造化,但人蔽于知见,而信以为外我而独存,觉则为德也。不但鬼神如此,万物皆然,仁者所以德备,一体同仁也。人而不仁,自以为原子个体,微若尘埃,一切异化为现象-表象-对象,且以为万物乃鬼神之作,为求生存故,而求索不已,却不可穷尽。根本原因就是智慧尚未圆熟,为知性-理性控制,不能激发觉性的缘故。因此之故,天下之人,古今中外,对于信以为真,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体而不遗的所谓鬼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所以盛服以祭,谈之色变,祈而私求。此乃人之自蔽,必待自觉,他者不可使其自知。人而仁,则独然自在,廓然无外,澄明无蔽,生生不已,一体同仁,即知鬼神就是自己,万物乃我所化,无非此心,是所谓微之显,诚之不可掩也。(附:中庸之作者,据说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孔伋,诚可谓善说诚者第一。如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又曰:自明诚,谓之性;自诚明,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又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又曰: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又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又曰: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又曰: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以上皆诚之义也,觉即明焉。天者,仁也。诚之者,人也,即孟子所谓的思诚者,特指好学君子。思诚,致仁之谓也。诚即中庸,仁之行也,就是自觉自明,自在自由,自为自成。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此之谓也。非天之命也,仁者自明也。)

0412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礼记中庸)

舜,仁者之名也。仁者成己之是,化成万物,是之谓圣人。仁者独然自在,廓然无外,澄明无蔽,生生不已,是之谓天子。仁者一体同仁,唯己造化,非得于外,乃至富者,富之至也。仁道所之,无不在位,无非其位,禄在其中,名有其实,恒生不死。故大德者,其惟仁者乎!天性所在,天命所之,一以贯之,终于德备,是之谓受命,非受之于天,乃一之明,己之觉,人而仁也。仁者大孝,犹太阳恒自发热放光,是之谓仁孝,孝之行也。人之孝则反之,非孝之孝,只是行孝之事,就像月亮,反射阳光罢了。

0413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礼记中庸)

蒲卢,又名果蠃,即土蜂,细腰蜂的一种。螟蛉,一种绿色小虫。土蜂自己不能生育,就把螟蛉捉来,用毒针使其处于不死不活的状态。古人以为是土蜂养螟蛉为子,后有人称收养的义子为螟蛉之子。孔子以此喻政,意味深长,就像尧禅让于舜,不必嫡长,唯以仁德为印。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这个意思。君臣父子的根本就在这,仁道不易,这就叫大孝,仁孝。故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其人,特指为人君者,非仁莫属,其政唯指德政,仁政。仁者当政,就是天下有道;不然,天下为私,就是无道。为政在仁,尔后有方策之布。人而不仁,虽有文武遗制,无济于事。所以,为政者务必修身以道,修道以仁。道唯仁道。修身事亲,知人知天,事固不同,其实乃一,无非致仁。唯人而仁,才可以知天知人,事亲为政,无非自己,无非自治。亲亲,就是亲可亲,非是常人以为的以亲属关系为亲,那不是亲,而是亲的异化。仁者一体同仁,一切为亲,不亲亦亲;小人反之,私我欲使,亲也不亲。义,就是仁之行,凡待人接物处事,感而遂通,触而即知,因时处宜,当下直行,礼在其中;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而无加诸人,就是尊贤。

0414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礼记中庸)

三个近乎,所近乎者一也,己也,仁也。仁者必也好学,必也力行,必也知耻。然则好学者不必仁,力行者不必仁,知耻者不必仁。虽然,若能以好学、力行和知耻三者为志,庶乎仁矣。所以,好学、力行、知耻,唯在致仁,则可知所以修身,所以治人,所以治天下国家,无非成己之是,化成万物;否则,此三者不过是宋儒所谓的修身功夫,尚不足以为道,不足与议治。

0415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周易乾卦文言)

易之为书,一卦而已;卦之为象,一阳爻而已;八卦,六十四卦,可以无穷,无非乾道变化,而至于坤,德备焉。乾道,即是仁道。龙,仁之喻也。德,仁之实也。何谓潜龙?仁者之喻也。仁者行于人间,和光同尘,庸言庸行,入乡随俗,成人之美,人以为平常,而不知其仁,是所谓隐也。仁者廓然无外,一体同仁,坦荡无比,何隐之有?隐之何为?是以仁者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确乎其不可拔,唯仁道不违,一以贯之,成己之是,化成万物,终于德备,不负天性-天命。是之谓潜龙。潜者,不浮于人世也。孔子,诚潜龙也。儒家所造之孔圣偶像,后人虽皆闻而信之,名无其实,非孔子自己也。唯学以致仁,则仁者相印,拈花一笑,是即易乾用九所谓群龙无首也。

2024/5/10 v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