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说 0301-0310

0301 仁者,在天为生生之理,在人为博爱之德。(康有为全集)人之谓生,犹助产士之生,乃现象之生,生之现象,固有其理,所谓识也;仁者之生,犹母亲之生,乃自身孕育,分而不割。是以仁者恒生不生,故能生,生人之生,不生人之所生,成生之是,生成万物,一体同仁,是所谓天地之生生也,犹母亲之子宫,含蕴化成一切。此非生这理,乃生之觉也。仁,即觉之生也,故曰自知之明。是以仁者行于人间,自爱而爱一切,是博爱之了义也。人而不仁,只有一团索求之欲,博之何谓?爱之何为?

0302 仁从二人,人道相偶,有吸引之意,即爱力也,实电力也。(康有为全集)此为比附之说,望字生义。西哲之范畴大抵成双而生,有所谓仁必有所谓不仁,有所谓人道必有所谓非人道,二律背反,肯定即是否定,乃生辩证之说,如所谓对立统一,自圆其说,巧言为佞,曲为戏论。是皆知性-理性之能事,但若拘泥现象-名相,固执所谓逻辑律,信以为是,执相而求,即是不仁。东方思想或其表象方法有所不同,除去阴阳,另有三才四仪五行等,范畴形式不同,不仁乃一,皆以所表象之名相为外在之世界,异己之真实。所谓仁从二人云云,只是解释仁之字义,把仁当成认知之对象,至于仁之本来面目,此时乃是浑然不觉的。

0303 仁为万化之海,为一切根,为一切源。(康有为全集)所谓根源,只是现象分别,不如喻仁为一切初,犹赤子之心,含蕴化成一切,始终还是赤子自己。人而不仁,蔽于知见,方异化为浪子,将自己所化之一切当成异己之外物,执相而求,而不可得,必穷极而反,悚然觉悟,而至于仁境,觉知属己之天性-天命,乃可转识成德,终成正果,即道-德,是即成人之究竟和了义。成人,即是成己;成己,即是成仁;成仁,即是成就一切;成就一切,即是成己;成己,即是成人。仁则一切成,不仁则一切不成。成者诚也。是乃生命-智慧之自身实现,犹基督教圣经上帝创世之完成;仁即上帝,此心-宇宙即是上帝之存在形式,众生万物即道-德就是上帝之实-体,犹此身之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若以海为喻,仁即是海,化成一切,即是一切。

0304 受仁于天,而仁为性之德爱之理,即己即仁,非有二也。(康有为全集)即己即仁,可谓印语,然则何以爱之于天?可知未达也。天者一也,一者己也。仁,一之明,己之觉也。

0305 仁之极,所谓平等者。至平无差等,乃太平之礼,至仁之义。(康有为全集)仁者无外,一体同仁,所以平等,犹生物各各不同,然皆根植于大地,都是大地自己,大地即其平等也;再犹万物分别,各由自然,而能知足常乐,是其平等也。人而不仁,蔽于知见,拘泥现象-名相,各为其私,而求所谓平等,却贪得无厌,纷争无休,是不平不等之甚也。人间,即是不平不等之地。平等而能平等者,非仁莫属。子曰:仁者安仁。此之谓也。

0306 大同之世,至平、至公、至仁,可以戒杀矣。(康有为全集)大同之世,即仁者此心,故至平至公,仁之至也。是以仁者行于人间,不杀,故能杀,杀人之杀,不杀人之所杀,犹断臂求生,不得已也。仁者必亦杀乎,其杀亦仁。戒之何为?人而不仁,虽欲戒杀,杀心犹在。人间,即是杀场。杀者,争也。

0307 仁为博爱,仁为人权平等,仁为自由独立。(康有为全集)此皆西方泊来主义,而鹦鹉学舌。不仁所以求仁,不能博爱所以求所谓博爱,不能平等所以求所谓平等,不能自由所以求所谓自由,不能独立所以求所谓独立。博爱平等自由独立,在己,不在人。人而仁,自然博爱平等自由独立,诚而已,何求之有?人而不仁,虽标榜博爱平等自由独立,无非为私,岂可得哉?以博爱平等自由独立为仁,不仁之怨也。

0308 仁者,以太之用,而天地万物由之以生,由之以通。(康有为全集)以太何物?亦不过是知性-理性之相当然,逻辑律之终极推设,犹老子之朴,张子之气,信以为是,自适而安。所不同者,以太为泊来品,可以假他山之石,以攻时弊,是乃方术,非究竟之言也。唯人而仁,名有其实,以太作为一物,方成其之是。是则不妨释以太为仁之质,或仁之精。

0309 能为仁之元而神于无者有三,曰佛曰孔曰耶。(谭嗣同仁学)仁即元神,觉即元神。自蔽不觉,故信以为佛孔耶为开仁学之纪而发明其教者。觉则自知,我即是佛孔耶;一切圣贤乃至众生万物,皆我造化,都是自己,无外此心。换言之,仁为一切名相之实,犹老子所谓恒名者,乃名之为名,名之所以名,故不名而能名名一切。

0310 仁以通为第一义。(谭嗣同仁学)仁,唯以觉为唯一义。觉即仁,不觉不仁。

2025/05/30